首页 栏目首页 > 市场 > 正文

银行扎堆调整非柜面交易限额,遏制诈骗之外如何避免“误伤”

“订单金额已超过该银行单日累计支付限额。”近期李艾(化名)在网上购物时,发现自己的某国有行银行卡每日最高转账额度被限制在5000元以下,“提额”则需要线下进行操作。

事实上,去年陆续就有多家银行宣布调整非柜面交易限额。近期调整更加密集,瑞丰银行、徽商银行、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,将对非柜面交易限额进行动态调整。

非柜面支付,是指个人结算账户通过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、自助柜员机、POS机具、第三方支付等非柜面渠道办理的资金支付,也是目前“去现金化”环境下的重要支付渠道之一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近期从严限制该类额度或可在一定程度遏制诈骗,但调低限额有“一刀切”之嫌,影响客户使用便利性。从根本上来看,银行需要强化风控的精准判别能力、打造精细化管理客户经营体系,才能平衡金融便利性和安全性。


(资料图片)

多家银行限制非柜面交易额度

8月以来,银行开始扎堆限制非柜面交易转账额度。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,仅8月就有瑞丰银行、邵阳农商行、徽商银行、炎陵农商银行、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、邮储银行陕西分行、青岛银行等7家银行或银行分行官宣调整非柜面交易限额。

最新的两则公告来自邵阳农商银行、瑞丰银行。8月17日,邵阳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,将根据客户账户使用情况,对部分账户的账户功能进行调整,包括但不限于下调账户交易限额、非柜面业务交易限额。8日,瑞丰银行公告称,将不定期根据账户性质、存量结算账户历史交易情况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,为账户动态设置合理的非柜面渠道支付限额。

不过,上述银行在公告中均未公布非柜面交易的具体限额,其中大多强调“动态调整”。记者以额度不足为名义电话咨询了青岛银行、徽商银行。青岛银行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该项限额措施已在进行中,被限额的客户非柜面日交易额上限会被调整为50000元、5000元两档。徽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则称,目前不同客户的非柜面交易限额情况不同,具体可在手机银行端查询或咨询网点客户经理。

什么类型的账户会被限制非柜面交易额度?记者发现目前银行大多会根据账户性质、认证工具、交易频次等多重因素判定。

据悉,此前部分银行已根据账户性质、认证工具进行非柜面交易的限额管理。以建设银行为例,该行官网公布的电子银行交易限额表显示,根据交易类型、认证工具、账户性质不同,客户在单笔限额、日累计限额、非同名转账日累计笔数、非同名转账年累计限额也不相同。II类账户(非柜面-电子银行)在个人手机银行转账汇款,如采用短信动态口令方式,日累计限额为5000元;而如果采用短信动态口令、设备绑定方式,单笔限额则为50万元或以当地分行公布为准。

在此基础上,近期部分银行以交易频次作为依据,进行动态调整。例如徽商银行在公告中称,一年及以上未发生取现、转账等主动交易,账户余额在50元(含)以下的I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,将被调整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。瑞丰银行也在公告中表示,会根据“账户性质”“存量结算账户历史交易情况”进行动态调整。

“整体的方向是限制低频、安全性不高的账户。”有银行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,目前很多银行既有标准的限额管理,又有动态调整的机制,说明在这一领域的管控正在逐渐从严。

平衡金融便利性与安全性

事实上,非柜面交易限额近期从严管理有其原因。综合公告来看,大多银行强调,此类交易限额的原因是“为了银行账户功能与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,防止诈骗风险”。

非柜面业务确是诈骗资金转移的“重灾区”。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告诉记者,非柜面业务从安全性上弱于柜面交易,很容易成为诈骗资金转移的通道。尤其是一些低频低效的银行账户,却设置有较高的交易限额,存在较高的风险。

此前监管层面已有从严迹象。2022年9月2日通过的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第十五条规定,银行业金融机构、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、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,和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,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,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,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,防范银行账户、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。

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2022年度上海地区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情况显示,违反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管理规定被罚款的金额分别占比44.6%和42%,是被罚款金额最多的业务领域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不少投资者反映被非柜面交易限额措施“误伤”。“我有时候生意上有大额转账,被限制以后还需要去线下提升额度,麻烦不少。”据李艾介绍,线下提升额度的步骤相对繁琐,需要去附近网点填写个人说明承诺表,联系客服验证为本人办理,同时现场确认额度。

如何平衡金融便利性与安全性?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虽然银行针对风险进行防控情有可原,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部分银行采取以某个金额“一刀切”的方式并不可取。一方面,“一刀切”与个人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的总体精神相悖;另一方面,这影响了银行客户的使用体验,而且对大额刚需交易支付客户来说是一种“赶客”行为,或将导致客户流失,对于银行长远发展也会形成不利因素。

因此,银行应在调整后及时告知客户规则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方案,切实服务好客户的正常资金需求。未来也要在客户的便利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上需要持续提升科技水平,强化风控的精准判别能力的同时,打造精细化管理客户经营体系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